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重生于康熙末年在线阅读 - 第1802章

第1802章

    ??曹佳氏眼圈已经红了,柔声道:“晓得爷疼我,不过是舍不得爷去那么远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??讷尔苏这边,想着这一去不知何时回来,也不由叹气。

    ??他这般,曹佳氏倒是有些舍不得了,道:“幸好福彭十一了,跟个小大人似的,有他在家,我也多了主心骨。爷不必担心家里,只要保重自己就好。”

    ??听提及长子,讷尔苏犹豫了一下,说道:“福晋,待我走后,福彭许是要进宫!”

    ??“进宫?”曹佳氏不解:“好好的,福彭进宫做什么?给皇上请安?还是……”

    ??“许是要在宫里养几年,左右都是皇上的恩典。”讷尔苏淡淡的说道……

    ??第0807章 离愁

    ??因曹府有孝,加上曹颂跟着十四阿哥出发在即,所以到了腊八,曹府也全无往年的喜庆。

    ??对于曹颂,曹颙除了使人高价从市面上淘换了贴身软甲,还多嘱咐了几句,让他出发前多往十三阿哥府请几次安。

    ??曹颂虽不解其中用意,但是向来最是信服哥哥,就乖乖的前往。反正十三阿哥是他的堂姨父,他之前也常随着丰彻兄弟过去请,倒是并不打眼。

    ??十三福晋听说堂侄要出征,正经担心了两日,还同十三阿哥商量用不用跟十四阿哥打声招呼,省得有些什么闪失。

    ??曹颂性格憨实,又少年失父,上面侍奉寡母,下边照看几个兄弟,使得十三福晋这个做姨母的也多怜惜几分。

    ??十三阿哥闻言,哭笑不得,道:“曹颂是侍卫,在十四弟身边当差的,不会离了中军帐。就算别的地方不太平,中军帐也是不会有半点闪失,福晋就放心吧。”

    ??十三福晋不过是关心则乱,听了丈夫的话,也晓得自己想多了。只是都说西北苦寒,这个侄子毕竟出自富贵之家,这下子还不知要吃什么苦头。

    ??如此一来,十三福晋的怜惜之心越盛。

    ??十三阿哥见妻子如此,对曹颂出征之事也颇为关切,将自己府中收藏的一把好刀赠给曹颂。

    ??曹颂是半个武痴,见状自然大喜,心里还在琢磨,哥哥让自己来十三阿哥府多请安的缘故,是不是就晓得这头有好东西。

    ??除了曹颂,即将要出征的弘曙这些日子也往十三阿哥府上跑得勤些。

    ??同为长子,弘曙同曹颂还不同。

    ??曹颂这边看来,即便自己出征,家里有长兄在,也是妥当的。弘曙这边,这是有些隐忧。

    ??两个兄弟,一个性格鲁莽,一个年纪还小。阿玛性格又有些孤僻,不与其他皇子阿哥为伍。

    ??十三阿哥察言观色,看出弘曙存了心事,言语试探,知之所虑,感其诚孝,对这个侄子心里也多了好感。

    ??只是他不是混沌之人,这曹颂、弘曙一个两个都往这边来,连讷尔苏都来了两遭,十三阿哥自然察觉得其中不对劲。

    ??讷尔苏没有说别的,只是提及平郡王福晋同十三福晋向来交好,自己出征后,还请十三福晋多看顾看顾侄媳妇。

    ??十三阿哥晓得曹颂性子最直,没想到追问了几句,都没有套出实话。

    ??其实,不是曹颂机警,而是他觉得不好说出口,总不能说哥哥交代自己来请安,自己就来了,具体原故自己个儿也不晓得。

    ??虽没问出实话,但是想想曹颂、弘曙、讷尔苏这三个人都是曹颙至亲,十三阿哥就晓得同曹颙少不了干系。

    ??他有心找曹颙说话,但是曹寅故去不满百日,曹颙还在热孝中,也不是能随便出门的时候。因此,事情就耽搁下来。

    ??转眼,就到了十二月十二日,西征第三路大军出发的日子。

    ??十四阿哥如何王驾,康熙如何太和殿亲送,不出征之亲王贝勒如何蟒服以从,曹颙都没有兴趣关注。

    ??他只不放心,自己的弟弟要往疆场去。

    ??辗转半夜,天亮就起,见到曹颂来辞别时,曹颙竟不知说什么。该嘱咐的早已嘱咐完,预备的大毛衣裳同防冻的獾油早已交给曹颂的长随。

    ??曹颂一身簇新的侍卫服色,腰间佩戴的正是十三阿哥相赠的那把宝刀,看着竟比平素气派许多。

    ??曹颂先给李氏叩头,再次拜别嫂子初瑜,最后才到兄长面前。

    ??“大哥放心,弟弟一定平安归来。”曹颂的声音无比坚定。

    ??曹颙闻言,心中一热。

    ??是啊,平安就好。看来自己这个傻弟弟也晓得自己的心意,并不指望他光耀门楣,只希望他平安康泰。

    ??曹颙拍了拍他的肩膀,使劲的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??这一日,京城的百姓都听到了战鼓声;这一日,京城的百姓望见了旌旗舞动;这一日,京城百姓送走了数万京城子弟兵。

    ??康熙五十七年的腊月,京城沉浸在离别的悲伤中。

    ??权贵家的子弟,欢喜雀跃,因为对于八旗男儿来说,战场就代表着功名利禄,代表着锦绣前程。

    ??寻常百姓人家的儿男,则是泡在亲人离别的眼泪中。他们中间,将有多少人埋骨边疆,无人得知。

    ??在一片离别愁绪中,曹家迎来了康熙五十八年的新年。

    ??没有鞭炮,没有宴客,就是孩子们,惯会看大人脸色,也少了几分嬉戏。

    ??两府众人,都凑到兰院,吃年夜饭。

    ??团圆饭,却是无法人团圆。李氏想起亡夫,兆佳氏想起离京大半月的长子,两人只能是强颜欢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