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在线阅读 - 第42章

第42章

    ??万烟与常贝相处久了,知道他的脾气不像表面这么温文尔雅,反而不敢凑上去劝。

    ??于老师斟酌着说道:“常先生,这虽然是高仿品,但制作十分精美。当做一个观赏品还是不错的。”

    ??然后,他示意常贝,可以把东西取回。

    ??万烟试探着是碰了碰常贝。

    ??常贝脸色变得涨红,过了良久才反应过来。他一言不发,动作粗鲁的把瓷器装回包里,都忘了说谢谢。

    ??常贝压抑着怒火,勉强走到椅子旁坐下,想平静一下情绪,剩余的一丝理智,让他不想在众人面前出丑。

    ??万烟几人看到常贝的样子,知道这个时候他什么话也听不进去,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去触他的霉头。

    ??周围人看热闹的时候,沈瑜发现鉴定桌前空了下来,就走了过去。

    ??万烟几人看到了沈瑜的动作,发出一声嗤笑。

    ??常贝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。自己的藏品都被鉴定为仿品,就他的那件破石雕,还敢上去鉴定。想到后面的结果,他的心情似乎好了那么一点。

    ??沈瑜对几位鉴定师打招呼:“几位老师好。”

    ??几位专家笑着回应。

    ??鉴定组组长杨老说道:“小沈同学,你这可是第三次来了,是不是又去收东西了?”

    ??“什么?”

    ??常贝和万烟等着看热闹,听专家的话,顿时愣了。这情况好像不对呀,他们之前就认识?

    ??陈尚和陈丽丽父女对望一眼,也觉察专家的态度过于热情了。二人开始对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情感到好奇。

    ??第24章 露香园绣

    ??沈瑜听到杨老的询问,觉得这事情也不用隐瞒,就点了点头:“我的确去收东西了,在文物商店门口。”

    ??听到沈瑜如此直白的回答,杨老又问:“能不能说说,是怎么收的?”

    ??沈瑜把事情过程简单一说,隐去了价格。

    ??于老师说道:“你的眼力很好,就是容易得罪人。”

    ??沈瑜说:“文物商店家大业大,我只是个小收藏者,想悄悄捡漏而已。”

    ??杨老说道:“说了这么半天,你拿的究竟是什么?看这卷轴,是书画吗?”

    ??沈瑜说:“一件刺绣和一件青金石雕。”

    ??听到刺绣两字,不少人觉得奇怪,因为这类藏品比较少见。

    ??万烟因为常贝丢了面子,觉得自己也跟着丢人,此时,听到了刺绣两个字,发出了一声轻笑。

    ??她低声嘲讽:“呦,大男人玩儿刺绣!”

    ??此时,已经没人对她的话做出反应,大家都去看被专家打开的卷轴。

    ??众人看到刺绣的内容,居然是一副关帝像,顿时大失所望。

    ??虽然关帝的信仰在民间很普遍,但是又有多少名家,是以这个题材成名的呢?这会是好作品吗?

    ??很多人看了一眼便不再关注刺绣,等着听专家对青金石雕的判断。

    ??其实,每一个人对灰扑扑的石雕有自己判断,就想看看专家的意见和自己是否一致。

    ??几个专家轮流看过之后,直接拿出了对于青金石雕的判断——明末清初的作品。

    ??石雕是老物件。

    ??这个结论出乎大部分人的意见。

    ??擅长杂项的陈老师,开口说话:“沈瑜同学,你说说你的看法。”

    ??因为有过交流,这位陈老师也很尊重沈瑜的意见。

    ??沈瑜说道:“我个人认为石雕是明代的,具体是哪一个时期,我也不好判断。”

    ??“哦——”

    ??周围的人群中,泛起阵阵议论声音。

    ??“这小伙子真固执,人家专家给出的判断,已经很好了。怎么还坚持是明代的呢?”

    ??沈瑜没有被议论影响心情,他有条不紊的说道:“青金石原本是重要的宝石与颜料。明清以后,青田石的石雕比较盛行。这一块儿石雕色泽古朴,有些灰斑,那是因为取材的难度太大。只有朝珠,项链、戒面这类小物品的体积,才能全部用群青色的青金石。像石雕这么大的青田石,取自天然青金石,想要保持大量的群青色是很难的。另外,其雕刻手法和明朝的技巧相同,与清朝的雕刻手法是有差异的。”

    ??沈瑜把理由娓娓道来。周围的议论声渐渐降低。很多人虽然觉得沈瑜说的有道理,但是,还是想听专家的判断。

    ??几个专家商议之后,陈老师说道:“我们认同你的说法,不过为了保险起见,还是建议做一次检测。”

    ??听到几个专家都认同沈瑜的说法,常贝和万烟简直无法接受。

    ??虽然还需要一个检测步骤,但专家已经确认石雕真的是一件古董。

    ??此时,常贝心情更糟,比听到自己的藏品是仿品之后还要糟糕。

    ??万烟小心的嘟囔道:“真是狗屎运。”

    ??陈尚听了专家的判断,立刻把脸偏向一旁,遮掩自己的表情。他看向了旁边的女儿。

    ??陈丽丽也看向着自己的父亲。

    ??陈尚从女儿的眼光中,看出了疑惑。恐怕自己的孩子,对同学也不了解。

    ??他心中暗道惭愧,之前自己的判断,完全是依据经验。没想到,那个被视为门外汉的小伙子,居然深藏不露。好家伙,这才是咬人的(苟)不叫。

    ??对于那幅关帝像刺绣,几个专家的意见不统一。焦点就在于,这幅刺绣工艺手法很像是顾绣,但是其装裱工艺,清朝中期的装裱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