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问鼎十国在线阅读 - 第807章

第807章

    ??第十四章 自作聪明

    ??进奏院!

    ??吕蒙正手里拿着最新的报纸,在进奏院的大堂看着口若悬河的宋白,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和意见。

    ??宋白极其健谈,在所有论政的官员、名士群里都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。

    ??古代交通不便,国家大事很难传遍天下。

    ??汉朝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天下大势,出现了一个叫“邸”的工作场所。

    ??朝廷官府将天下大势以书帛的方式传到“邸”,再由驿夫将消息传到地方的“邸”,以供天下士人阅览。

    ??驿夫传达的消息也因此叫邸报。

    ??书生不出门而知天下事,靠的就是这种机制。

    ??随着发展进步,“邸”在唐朝改名为进奏院。

    ??因为各地士人、书生甚至官员都聚于进奏院抄录公文,了解天下大势。

    ??都是有心人,聚在一起,不可避免的就会相互发表看法,商讨国事。

    ??渐渐的进奏院也发展成了一个社交场所。

    ??故而进奏院的职责不只是负责印刷报纸,还提供一个免费公开的论政治场所。

    ??有不少地方入京公干的外地官员,人生地不熟,不知往何处去,进奏院就是最佳场所。

    ??还有想要扬名的四方名士,以及无公务在身的京官,都会聚在这里展开辩论。

    ??相比在酒肆茶馆甚至于青楼的畅所欲言。

    ??进奏院的论政,明显更加正规。

    ??宋白再说治理黄河的事情。

    ??随着黄河中游流域内的水土流失,黄河携带了大量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冲出三门峡,使得下游平原成为地上悬河,河水的力量不足以输送携带的大量泥沙,导致黄河断流。

    ??黄河断流意味着改道,意味着泛滥。

    ??历史上北宋建国之后,便饱受黄河泛滥之苦,特别是宋仁宗时期,濮阳大决口,大部分河水再度转头北上,重走东周故道,经卫河入天津出海。十余年后,黄河再度在大名府一带决口,一条水道向东而去,形成了北宋中后期的黄河东北二股河入海的奇观。

    ??罗幼度的出现改变得了历史,却改变不了这该死的生态。

    ??母亲河该发飙的时候,一样不会给罗幼度这个穿越者颜面。

    ??今天冬季,黄河清淤的工程并不乐观。

    ??故而顺应时势,现在针对治理黄河的方案,已经成为了话题的主流。

    ??宋白显然在这方面做足了准备,应经论典,口若悬河。

    ??“在下以为想要治理黄河,不能盲目建造堤坝。堤坝只能起一时之功效,挡住了水,却也留住了泥沙。泥沙越积越多,终有一日,万劫不复。古语云:‘黄河清,天下宁’,我等不能只放眼当下,令黄河之水,更加浑浊。当效仿昔年大禹与汉之王景,堵不如疏。为了避免黄河改道,冲毁田屋,当构建支流,助黄河分流,令之顺利出海。”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吕蒙正看着滔滔不绝的宋白,心底暗叹:论学识之广博,确实了不得。

    ??如此人物?

    ??真的会贪污受贿?

    ??吕蒙正实在难以相信。

    ??原来那日晚上他们偶遇陈家的下人偷偷送两车大礼。

    ??郭贽职业病发作,拉着他暗中跟着陈家的马车返回陈宅。

    ??此事在两人心中留着一根刺,消除不去。

    ??但两人也不知详情,也不晓经过,不敢多想。

    ??毕竟宋白作为士林后起之秀,给诸多大贤看重期待,都希望他能扛起新一代读书人的大旗,号召更多的人向学。

    ??吕蒙正也是幼年孤苦,对于宋白的文采与经历都很敬服。

    ??不愿相信如此人物,竟会背地里行不法之事。

    ??这几日,吕蒙正天天来进奏院抄报纸,顺便听一听论证,增长知识。

    ??每每听宋白发言,越发觉得事情有些许误会。

    ??直到今日,他在抄报纸的时候,发现了陈文显的一篇文章。

    ??文章写的是泰山,强堆辞藻,借着泰山隐喻新朝气象,歌颂当今天子显贤德可比历代封禅之人。

    ??文章中规中矩,媚上之气太重。

    ??联系那夜之事,吕蒙正不得不怀疑其中的猫腻。

    ??看了宋白片刻,吕蒙正转身离去,带着他的抄录的报纸,去找郭贽商议了。

    ??宋白抹去额角汗珠,在众人的赞叹下回到了位子上,然后对着上首由他上司刘载微微作揖。

    ??他眼中有些热切,自发现自己受到了质疑以后,立刻察觉了风向的不对,感受到了危险。

    ??他本是靠刘载的信任器重,才有了自身不具备的权力。

    ??这质疑声一大,刘载有可能收回他的特权。

    ??宋白立刻做出了应对,进奏院事关报纸发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,也会影响报纸的收益。

    ??将现今的情况推给政策问题,入手改良,同时也便于自己的小动作。

    ??他知道罗幼度对于报纸的重视,只要罗幼度同意了他对制度的改革,就意味着报纸的疲态是制度问题,而非他的原因。

    ??若罗幼度能够夸赞两句,称他改革一针见血。

    ??进奏院也将再无人敢在背后多说一句废话。

    ??反对他,等于反对,夸赞他的罗幼度。

    ??刘载脸色闪过一丝复杂,他刚刚收到宋白对于进奏院院报部一些问题的修正改革,洋洋洒洒千余字,字字珠玑,句句在理。